哈囉大家好,我是梯口 a.k.a tico88612
,偶爾在各大資訊社群晃晃路過的新手,自己認識的一些大神們都比我年輕,甚至還寫過鐵人賽 30 天,基本會寫這篇其實是想證明自己有沒有這能耐可以寫完,也希望我真的寫得完 QQ。
這次系列真的非常感謝 Cloud Native Taiwan User Group 贊助讓我可以去玩他們的 Infra Labs。
Cloud Native Taiwan User Group 希望整合台灣雲端相關社群如 OpenStack, Kubernetes, Ceph, SDN 等,並利用 Meetup 定期在各台灣地區舉辦技術與推廣分享活動。目的是藉此群策群力來使該社團快速成長,以對台灣在雲端開源平台的貢獻,另外我們更希望該社群持有 Cloud Native 概念,並將此推廣至台灣企業、學校、政府單位等。
這篇主題名字《關於我怎麼把一年內學到的新手 ITSRE 濃縮到 30 天筆記這檔事》,我在外面工讀了一年(到寫這篇文章為止還是工讀生),職位介於在 IT 與 SRE(Site Reliability Engineering) 之間,這兩個部分都是相互依賴的關係,要維持網站穩定(Site Reliability),還是要依靠 IT 的強大支撐。
因為我沒有自己的 Infras(如果未來有拔拔讓我贊助去玩我也不介意),於是我就去跟 CNTUG 的成員們借了 Infra Labs,把這篇系列文章寫完。
這次主題,我會聚焦在自建 Kubernetes 的運作上,前面會少部分提到 Cloud Native Infra Labs 的設定,簡介 K8s 的基本架構以後,就會去設定私有雲常用的設定 (Istio Ingress, MetalLB)、套件 (Helm)、監控 (Prometheus、Grafana、Loki),內容長度如果夠也會介紹 GitLab CI/CD 的部分,建立屬於自己的 K8s Cluster。
難度為中等,以下對象皆為適合:
需要以下先備知識:
本系列內容也會同步貼到我的 Blog https://blog.yangjerry.tw 歡迎來我的 Blog 點一下 RSS 追蹤,那我們就下一篇文章見啦!